全文预览

劳动经济学复习

上传者:蓝天 |  格式:doc  |  页数:13 |  大小:82KB

文档介绍
和经历并最终表现出相同生产率的劳动者,由于一些非经济的个人特征引起的在就业、职业选择、晋升、工资水平、接受培训等方面受到的不公平待遇。Р非经济个人特征主要指:种族、性别、肤色、年龄、家庭背景、民族传统、宗教、身体素质和原有国籍等。Р2、歧视的类型:Р1)工资收入歧视;2)就业歧视;3)职业歧视。(前三种歧视被称为后市场歧视)Р4)人力资本投资歧视。(前市场歧视)Р3、双重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Р通常,劳动力市场被划分为两大不可竞争性类型:高级劳动力市场和初级劳动力市场。在高级劳动力市场,工作所对应的是相对较高的工资率、较为稳定的就业、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及进一步的发展机会;在初级劳动力市场,工作所对应的是相对较低的工资率、不稳定的就业岗位、较差的工作条件、较低的技术水平和寥寥的职业发展机会。Р劳动者很难从初级劳动力市场流向高级劳动力市场。在劳动力市场上,大部分妇女和农村转移进城劳动力大都在初级劳动力市场上就业,进而导致了一种长期延续下来的对他们的歧视。Р5、我国的就业歧视现象大体有以下几种:Р1)性别歧视;Р2)年龄歧视;Р3)经验歧视;Р4)身高歧视;Р5)血型歧视和姓氏歧视等。Р垄断歧视理论:Р垄断歧视理论在分析了由于劳动力市场上存在垄断所以产生歧视现象之后,提出了以下观点:Р1)男性工资水平将高于不存在歧视情况下的一般工资水平。Р2)女性劳动者工资水平比男性劳动者工人和没有歧视时的一般工资水平都低。Р3)企业的利润在歧视情况下必须增加。Р4)在产品市场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若其他部分对手实施歧视性用人政策而某些企业不这样做,将因其较高的相对人力成本而处于不利地位。Р5)市场部分将导致歧视减弱的说法理由不充分,有必要采取公共政策措施对付歧视现象Р统计性歧视理论Р统计性歧视理论是将一个群体的典型特征看做该群体中每一个个体所具有的特征,并利用这个群体的典型特征作为雇用标准而产生的歧视。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