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考试版

上传者:梦&殇 |  格式:doc  |  页数:27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品是作为家庭生产的投入品。在劳动—闲暇模型中,个人目标是为实现效应最大化去进行物品和闲暇的组合选择;使用的是边际替代率MRS;在家庭生产模型中,实质也是要使整个家庭的效用最大化,唯一的区别只是物品和闲暇的组合对效用的影响是通过家庭商品的生产间接起作用的,使用的边际替代率是MRTS。在两个模型中,对时间和物品的选择都应使效用价值与其价格成比例。两个模型体现在劳动供给曲线上不完全相同。假设一个人的工资上升,家庭生产模型与劳动——闲暇模型中都发生替代效应。但是,在劳动闲暇模型中,工资上升的收入效应直接表现为对闲暇的消费需求上升;而家庭生产模型中,收入效应表现为生产扩张的可能,而这种扩张不可能只去增加一种生产要素。由于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相反,两个模型都没有无法准确预言工资率上升时劳动供给是增加还是减少可见,两种的模型的结论虽然一致,但家庭生产模型提出了一个重要思想:家庭时间是一种生产性投入要素。家庭生产模型把时间视为一种生产性投入得到了两个结论:其一是时间的生产率随不同的人和他本身的变化而变化;其二是技术变化可能影响家庭生产过程。3.什么是家庭联合供给?为什么要分析家庭联合劳动供给?家庭联合劳动供给:从家庭联合做出劳动供给决策的角度分析,家庭是劳动供给的决策单位,它是由丈夫、妻子和孩子构成的。丈夫、妻子和能够工作的孩子以三种方式配置各自的时间资源:市场工作、非市场工作(做家务或者上学)和闲暇。家庭的目的是配置每个家庭成员的时间以使整个家庭的效用最大化。所获得的市场商品、非市场或家庭商品(例如家里做的饭菜、清洁的住房、抚养孩子等)以及闲暇的数量组合受到每个家庭成员所能够赚得的工资率、家庭的非劳动收入和家庭可以判断的每周总的时间量三个方面的约束。非劳动收入变化对家庭时间配置的影响:如果闲暇被假定是正常商品,家庭非劳动收入的增加将会导致负的收入效应,所有的或者部分家庭成员的工作时数下降。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