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表达人物的情感,观赏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评价同学的表演;任课教师则从戏剧文学与表演的高度加以评价,对学生的理解作更深层次的引导与指导,以达到分析鉴赏的阅读教学目的。(见附表3,详论见Р熊晓燕《从建构主义探究戏剧阅读活动课评价标准》)Р三、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Р在以上一系列的评价体系研究中,我们发现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在中学语文阅读活动中,难以找到一个量化的、固化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评价标准!Р这也正是我们在教学研究中的最大困惑:到底我们应该努力地寻求一个科学的量化标准用来衡量所有的阅读活动呢,还是应该尊重阅读活动的主观性、多样性而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形式呢?如果选择前者,我们该如何界定这个标准呢?这样的一个标准真的能够承担起所有阅读活动的评价任务么?但是,如果选择后者的话,那么又如何体现这种种评价的科学性与权威性呢?而体现不出科学性与权威性的评价标准,又有多大的存在价值呢?Р所以,我们今后的努力方向将会是:在寻求科学的量化标准与探索灵活的评价形式之间找到平衡点,力求构筑起一个真正能够体现科学性与权威性的评价体系并不断实践、完善之,使之充分发挥发展性的评价作用,激励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之中,并从中获取阅读的愉悦感和成功感,从而形成其自身的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为成长为高素质的人才而储备丰厚的文化底蕴!Р【参考资料】Р1.《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高等教育出版社Р2.《中学语文教学原理》周庆元湖南教育出版社Р3.《中学语文教育心理研究》周庆元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Р4.《中学语文教材概论》周庆元湖南出版社Р5.《语文学科教育参考资料类编》李杏保高等教育出版社Р6.《非智力因素及其培养》林崇德沈德立浙江人民出版社Р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Р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