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期望的目标。我在开始教学时,即希望通过实施教材中的相关案例,让学生当堂课达到“看得见、摸得着”的技术素养提高。随着教学实践的相对丰富,我发现学生技术素养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这种提高,包括“显性”和“隐形”两种。案例一、“显性提高”例如我与学生的谈话有些同学说道:我学完通用技术后,对技术产品变得“越来越挑剔了”!以前对于一些产品,没什么感觉,拿来就用,而现在不是了。比如:吃早餐时,筷子与吸管总是换来换去,很麻烦。后来我试着找到一种新型材料制作筷子,将筷子中心掏空。这样筷子也可以当吸管用,快捷、方便,并且节省了吸管,降低了饮食成本,经济、方便。后来,我又发现,清洗筷子中间的吸管不是很方便。目前正在设计解决方案。案例二、“隐形提高”在讲授第四章第一节《发现问题》后,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发现家庭现有的一种常用使用工具存在的问题,并改进”。一周后,只有少数几个人上交作品:是利用太阳能发电的遥控器。我对只有一个人上交作品,很不满意。但是在后来的两个月,陆续有学生上交方案。灯,我原以为是一种再平常不过的技术产品,但有位同学却是这样设计的:我的作品实用性主要体现在可以两用,灯的主体由白色和黄色两种材料组成。白色面可在夜间学习时使用;黄色面可在夜间去洗手间使用。因为黄色的灯光很柔和,对刚睡醒的人眼不会产生强烈刺激。在白天,还可以把“灯”的黄色面摆放在外面,既可以当书桌上的饰品,也可以用作床头装饰物。由此可见,由学习理论到实践操作,学生发现技术问题的意识由无到有,解决问题由简单入手,说明学生的技术素养是逐步提高的。教材只是传授一些相关的普遍性理论、提供典型案例,指导学生去做。Р“学生不是一个需要被填满的花瓶,而是一把等待被燃烧的火炬。”在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精选恰当的教学案例,是点燃火炬的火种,人人都可以进行设计,人人都可以有所发明,每个人都有创造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