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等等,自己的报偿(包括薪酬、福利、加薪奖励、组织认同、成就感、培训机会、职务晋升、给予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等等。当人们认为不公平时,即自己的报偿与付出的比值和他人不相同,内心的不公平感随之会产生一种压力,受到这种激励作用的驱使,员工会通过自我调节的方式来矫正这种不公平感,通常会有以下集中反映。Р改变自己的付出,不再像从前一样努力工作;Р扭曲对自我的认识,否定自己以前的工作态度,工作热情大减;Р扭曲对别人的认识,产生不满情绪,爱抱怨;Р离开现有岗位,另谋高就。Р在培训事件中,出国培训、晋升职务等激励手段对与每一个具体的激励对象来说,确实起到了有效的激励作用,但人事部门却忽视了有效激励所应产生的公平感,使得单位内部的大部分职工心理失衡,这种消极的激励作用大大抵消了少数人的积极作用,从而使整个团队工作效率不高,缺乏创新意识。Р参考文献(10-15篇)Р1.余凯成等:《人力资源管理》,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Р2.Joan E.Pynes:《公共和非营利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王孙禺、达飞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Р3.夏亮、丁建华:《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问题》,载《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年第6期。Р4.程瓯:《如何有效激励员工》,载《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年第6期。Р5.张一驰:《人力资源管理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Р6.董克明:《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及其特点》,载《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年第9期。Р7.崔春雷:《寻找真正的“激励因素”》,载《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年第2期。Р8.谢炜:《国家公务员培训滞后的七个原因》,载《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5年第1期。Р9.祁光华:《新经济条件下的中国公共人力管理》,载《中国中国行政管理》,2000第6期。Р10.赵西萍、宋合义、梁磊:《人力资源管理》,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