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高中语文论文:由两篇《雨霖铃 寒蝉凄切》同题课例谈谈文学教学内容的准确定位

上传者:徐小白 |  格式:doc  |  页数:5 |  大小:45KB

文档介绍
不同的文本特征,需要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而确定文本最核心、最精当的教学内容,选择与教学内容最为相应的教学方法,就是一节好课,这样的课,也就是王荣生先生所暗赞的“返朴归真”的课!②Р可是这样的课,实践起来是多么困难,即使是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高级教师,不经意间也会打个“擦边球”,弄出些“似是而非”景象模糊了裁判的眼神,而往往是这些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们,最容易打“擦边球”,因为以前经验习惯性的作用,以抒情见长的文本,不经意间就会处理成理性分析;以理性见长的文本,又会不经意间上成了“煽情”,我相信李老师的教学能力是绝对一流的,只要你仔细去关照他的课堂案例,你会发现他是个文学素养和教学经验都极高的老师。但是我们说在文学教学内容的准确定位上永远都没有可以止境的话题,永远都有些交叉模糊的地带值得我们去一丝不苟地研究和探讨。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说,理性见长的文学教学内容就该处理成理性认知阅读取向;以抒情见长的文学教学内容,就该处理成感性审美的阅读取向,两者有没有交叉点?是不是可以相互渗透。那么我觉得是应该有所交叉和渗透的,只是两者之间应该有个比重关系Р③。比如我觉得江老师的课,如果在感性审美的教学内容主流上适当的象李老师一样,拓展到“人生悲歌”理性认识层面就更加完美;而李老师的课,如果在问题点拨的时候,留够学生想象空间,多多关注学生的整体性情感体验,而理性提升只不过是感性审美的辅助手段,也就更加完美了。注意是适当,而适当确是“大学问”所在。Р 因此,我们说,在充分把握文本题材特征和个性特征的基础上,在准确定位教材的基础上,再选择合宜的阅读取向(理性认知和感性审美两种主要阅读取向)的比重,是准确确定文学教学内容的一个基本标准和方法。Р参考文献:①《语文学习》10年9期15页)②见《王荣生教授评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71页Р③《语文学习》10年2期《认知和审美:阅读教学的两种取向》27页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