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到词语是动态的、综合多种因素的、深层次的。在这样的分析、综合过程中,也就培养了思维品质,训练的能力也就有综合性。再如在阅读课文方面,初中只要求“感知”课文内容,即对课文有一个直接的反映,简单的认识;而高中则要求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也就是要占有课文所涉及到的知识,要变作者的认识为自己的认识,这就要求从整体上理解课文内容,并以此为基础分析课文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分析作者的思路及写作方法等。这种从Р“感知”课文内容到“把握”课文内容的训练过程,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由经验型到理论型的轨迹。高中阶段的教学衔接工作做得好,这个转变就好,对教学就有利。高中阶段的练习中的问答题,是学生最难掌握的,要想作出符合题意的答案来,必须要有较强的概括力。如果重视回答问题的思维过程训练,也是可以逐步培养的。首先进行分析,认准解题方向,根据要求提出答案的要点,对要点之间的关系作分析后,理清答案的思路,最后组织语句作出解答。这个答题过程的分解,培养了思维品质,训练了概括能力,提高了语文能力。Р三、培养学习兴趣,完善学段衔接Р学生上高中后,课业负担加重,难度加大,视语文的读写为“苦差事”。这种不健康的状况,促使我们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触发学习动机,变被动为主动;培养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锻炼意志,变怠惰为勤奋;激发情感,变厌恶为喜好;塑造性格,变脆弱为坚强。这就要求我们改进教学方法,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活动,引导学生独立研读文章,开展课堂讨论,形成一个勤奋好学的良好氛围。这里要特别提起的是培养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问题。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在读写听说四个方面,分别提出了“培养默读习惯”、“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初步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专心听讲的习惯”、“有礼貌说话的习惯”。这些习惯,还有部分学生尚未完全养成,高中阶段还要加强培养,并改正不良习惯,力求完善初高中的学段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