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学校德育实践中的运用研究

上传者:upcfxx |  格式:doc  |  页数:11 |  大小:50KB

文档介绍
史变迁。正是因为有了传承,才能让几百年、上千年后今天的我们感受它们的魅力。然而,经过我们的调查及实地考察,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即将失传的困境。目前,湖南省邵阳市滩头年画作坊只剩下两家,每年只生产少量的年画,年产量不到5万张;技艺较高的艺人也仅两三人,其中一人已去世,一人年事已高且重病缠身,仅剩的一人俨然已经成为了滩头年画的旗帜;1986年,湖南省邵阳市最后一家蓝印花布印染厂在邵阳县五丰铺镇倒闭了,“衣被天下”的邵阳蓝印花布已濒临灭绝,现在存世的老艺人也屈指可数。Р 一种文化的消失,代表的是一个民族个性、民族特征的消亡,保护家乡的古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校的孩子们在实践活动中对家乡灿烂的文化遗产有了浓厚的兴趣,并逐渐爱上了这种神奇的文化,当了解到这种神奇即将消亡时,他们有了深深的惋惜和强烈的不舍。Р 学校教育是“非遗”传承发展的有效平台,我校组织的第二项实践活动就是带领这些课题组的孩子,写出调查报告,编辑主题手抄报,撰写广播稿,等等,在全校进行宣传,倡导全体师生参与到保护家乡古文化的活动中来。在活动中,学生在大量查找资料,动手编辑手抄报,撰写文字,与老师同学交流等等活动中,学会了崇尚知识;学会了与他人合作,互相尊重,友好相处;懂得了文明、守序;增强了热爱家乡、守护文明的情感。在文化的熏陶下,学生的心灵被净化,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自我教育,改掉了不良的行为习惯。Р 总之,在实践体验中让学生完善品德,对学生的道德成长与品德养成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诚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道德教育成功的Р‘秘诀’在于,当一个人还在少年时代的时候,就应该在宏伟的社会生活背景上给他展示整个世界、个人生活的前景。”我们要有效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德育融合,通过德育实践活动,让家乡传统文化充分发挥特殊的育人功能,更新我校德育内容,提升德育水平,建设德育新体系。Р (作者单位:湖南省邵阳市龙须塘小学)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