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政府管理的研究

上传者:科技星球 |  格式:pdf  |  页数:54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断的传承和延续下去。1.1研究背景及意义1.1.1研究背景我国政府历来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2001年昆曲入选世界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作为标志,短短十年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政府的推动下,在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下,成为了政府、专家、商人、民众共同关注的焦点。200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正式确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名称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针,旨在逐步建立比较完备的、有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保护濒临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扬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2006年6月第一次举办“文化遗产日”至今,中国已经进入了第七个文化遗产日的年头。这大大提高了人们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了全社会的文化自觉性,对于建立政府保护为主、社会共同参与的文化遗产保护新体制具有重要意义。2011年6月,《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出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舞台,在顶层设计的指导下,保护工作进入了依法保护的新阶段。不容置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政府作用的发挥,仍然存在着诸多的不足,比如投入资金不足、宣传教育工作滞后、产权制度缺失、管理机制落后等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依然形势严峻,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及相关实物资料因生态环境的变化、继承人的缺失,正在逐年减少,甚至面临消亡的危险。田青教授曾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的根与魂,是我们民族的DNA,我们的所有的古老的传统包括我们的民俗,在面对现代化的时候,都是弱势文化,不保护提倡就会灭亡???”。文物保护专家???田青.保护传统民俗文化是保护民族精神的DNA[N].文化中国,2011-6-10(B1)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