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开发及保护措施,并将当地的产业现状与文化资源开发程度和结合,同时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市场价值进行充分的论证和调研。最后,分析市场调研结果,并充分开发部分市场属性不够活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使其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还能获得经济收益,进而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的经济发展。而对于不宜进行商业开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应对其实行静态保护,使其在保证完整性和木真性的情况下得到传承。2.2联合地方高校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专业人才人才的培养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类相关产业开发及非遗本身的传承保护是极为重要的,但现存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开发也离不开后续人才的储备与支持。对于后续人才的培养主要有两个措施:一是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中报到审批的程序和机制;二是加强与地方高校的合作办学,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及创新引入高等教育教学体系之中。同时,在各大高校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开设专门的专业,并为本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编写相应的专业教材,使得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意识渗入高校的教育系统中。3结语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世界各国现有文化的发展基础,乂是各国优秀文化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在对所有区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时,不应局限于现有的保护模式,而应整合有效资源,利用现有优势尽力开发更有效、更多样、更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趋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参考文献郑迦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创新模式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6(04):242-246・李小苹,柳之茂•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模式研究述评[J]•湖南警察学院学报,2014(01):80-85.廖恒,邓朝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素及模式创新硏究[J].天府新论,2013(03):109-113.李宏博•略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创新保护模式[J]•大众文艺,2014(18):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