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上传者:qnrdwb |  格式:doc  |  页数:5 |  大小:52KB

文档介绍
的心理素质和过硬的静脉穿刺技术,力求穿刺时一针见血,切忌反复来回穿刺,即使最后穿刺成功也会造成血管周围组织的损伤、充血、水肿,从而导致局部肿胀渗漏。Р 2.2 固定(1)钢针穿刺应固定稳妥,并松紧适度,需用弹力绷带固定时操可将食指和皮肤一同固定,固定完毕抽出食指,此时松紧度正好合适,对皮肤影响降到最低。太松易造成钢针移位或滑出血管,太紧也易造成钢针移位或刺破血管,并且影响到肢体的血液循环。(2)如在温箱中的患儿采用留置针,头皮穿刺时将患儿双手用纱布包裹,使患儿双手无法接触穿刺部位,对于非温箱中患儿,将患儿双手包于包被中采用对侧卧位,即穿刺部位与卧位相反。Р 2.3 穿刺结束、固定稳妥后注意保暖但一定要暴露穿刺部位,以便随时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肿胀渗漏及穿刺部位的末梢循环情况。Р 2.4 掌握药物的性能、特点及使用的注意事项注意输入药物的浓度及速度,并用微量泵进行速度调节。(1)持续输入多巴胺、间羟胺等时,应用留置针建立2条静脉通道,每隔2h-3h交替使用,以免造成局部组织坏死。(2)用甘露醇时局部热敷或提高药物的温度,使血管的通畅性增高,保证药物的及时输入。(3)使用刺激性大的药物如葡萄糖酸钙时必须确保针头在血管内才能滴入药物。Р 2.5 加强责任心、多巡视特别是危重患儿,巡视时要检查输液部位,发现药物外渗时应立即拔针并更换输液部位,输注特殊药物时,要进行床头交接班。Р 2.6 对于生理、病理及穿刺部位不当引起的外渗可采用更换穿刺部位,加强按压时间,保护静脉等措施。Р 3 讨论新生儿室是收治最小年龄段患儿的科室,初为人父母不知育儿的常识,再加上新生儿本身机体抵抗力低下,容易感染疾病,而在住院期间常规选择静脉输液是治疗的有效途径,但静脉输液治疗是一种有创性介入治疗,操作中任何环节的疏忽都有可能导致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甚至引起医疗纠纷[4],故有效的预防输液外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