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障碍患者中,有家族史者为30%~41.8%。心境障碍先证者亲属患本病的概率为普通人群的10~30倍,血缘关系越近,患病概率也越高,一级亲属的患病率远高于其他亲属,并且有早期遗传现象,即发病年龄逐代提早,疾病严重性逐代增加。所有这些均提示心境障碍与遗传有关。Р双生子研究与寄养子研究:有研究发现单卵双生子(MZ)的同病率为56.7%,而双卵双生子(DZ)为12.9%,由此可说明遗传因素占有重要地位。患有心境障碍的寄养子,其亲生父母患病率为31%,而其养父母中只有12%,说明心境障碍病因中遗传因素的影响远甚于环境因素。至于遗传方式,有多种假说,有的认为是单基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的认为是性连锁显性遗传,也有认为是多基因遗传, 但这些假说均尚未获得证实。Р分子遗传学研究:Egeland等(1987)通过对相关家系进行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s)分析,把双相障碍基因定位于11p15.5。同年,有人报道双相障碍与X染色体上的遗传标记连锁,但他们的研究结果未能被众多学者重复而证实。有人采用基因组扫描,也排除了第2、3、4、7、9、10、11、22及X染色体上的遗传标记与本病连锁。Р抗躁狂药(如锂盐)是躁狂病人的主要治疗药。必要时也可用部分抗癫痫药(如卡马西平、丙戊酸盐、妥泰等,在此也称心境稳定剂)、抗抑郁药(包括经典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氯丙咪嗪、丙咪嗪、麦普替林等)。新型抗抑郁药种类较多,如(SSRI)氟西汀、帕罗西汀、氟伏草胺、舍曲林、西酞普兰,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阻滞剂的瑞波西汀,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再摄取阻滞剂的米他扎平(米氮平),抗抑郁药增强剂吲哚洛尔,MAOI的吗氯贝胺等,都可用于抑郁症的治疗。此外,抗焦虑药、抗精神病药和其他药物也可用于若干亚型病人。药物的近期效果一般指治疗6~12周的疗效。长期效果指治疗多年过程中的复发率、恶化率或再住院率评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