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时,可导致肺淤血。):肺组织肿胀,呈暗红色,镜下肺泡壁毛细血管及间质小血管扩张充血,使肺泡间隔增宽。左心衰竭时可引起肺淤血,此时肺泡内有红细胞漏出,被巨噬细胞吞噬后成为含铁血黄素,这种细胞可出现在患者的痰中,称之为心衰细胞。由于肺有淤血,所以切面呈暗红色。支气管扩张和淤血之间并无直接关系。Р第二节出血Р出血(hemorrhage):血液从血管腔到体外、体腔或组织间隙的过程。Р一、破裂性出血:由心脏和血管破裂所致。Р二、漏出性出血: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所致。Р1、原因:血管壁损害、血小板减少和血小板功能障碍、凝血因子缺乏。Р2、病变及后果:出现体腔积血、血凝块、血肿形成。早期呈鲜红色,后期因红细胞降解形成含铁血黄素,而呈棕黄色。出血对机体的影响取决于出血量、出血速度和出血部位。Р第三节血栓形成Р活体心血管腔内血液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析出、粘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thrombosis)。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血栓(thrombus)。Р一、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理:Р1、心血管内膜的损伤:内皮细胞脱落后致血小板粘集,并启动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过程,由纤维蛋白原形成纤维蛋白。心血管内膜受损时,内皮下胶原暴露,促使血小板和凝血因子活化,而纤维连接蛋白有助于血液细胞和纤维蛋白原粘着在暴露的血管壁上,凝血酶敏感蛋白和组织因子也参与这一过程。Р2、血流状态的改变:表现为血流变慢及涡流形成,使血小板边集,导致血栓形成。Р3、血液凝固性的增高:可分为遗传性高凝状态和获得性高凝状态两种。Р二、血栓的形成过程及类型:Р1、白色血栓:主要由血小板粘集而成,构成延续性血栓的头部。白色血栓与血管壁粘连紧密。Р大体:灰白色、粗糙。Р镜下:珊瑚状血小板小梁,表面有白细胞。Р2、红色血栓:又称凝固性血栓,构成延续性血栓的尾部。红色血栓暗红色,干燥、易碎,无弹性,容易脱落。Р大体:暗红色,如血凝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