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引导学生这样巧记:第一行写花草:群芳吐艳艳惊人,姹紫嫣红红满天。落英缤纷铺满地,郁郁葱葱绿满园。Р第二行写日月:喷薄欲出正朦胧,旭日东升光万丈。夕阳西下晚霞美,皓月当空朗乾坤。Р第三行写山峦:崇山峻岭里,悬崖峭壁处,抬眼望:啊,层峦叠翠山山高,苍翠欲滴叶叶春!这种拍手儿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记诵兴趣,而且增强了他们自身的创作兴趣。Р 三.促积累。把经典诵读与语文课堂教学有机地联系起来。Р所谓“有机”在这里不是指什么高深精湛的技巧,而是指“契机”,抓住教学中的时空契机,更重要的是学龄段的记忆契机把经典诵读引入语文课堂,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Р比如教《春日》时得向学生简单介绍朱熹是宋代以来对中国影响极大的理学家,后人称之为思想家和哲学家。他的《四书集注》至今无人可比。这样的人写出的诗也是极富哲理的,比如: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相机引导学生诵读他的另一首也是名垂千古的哲理诗《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由源头活水来。还可以增加几首或由学生提供的描写同样题材的诗歌供学生诵读。这种诵读的内容一般不用像课本中的诗文一样仔细品读,也不要求一节课就背得滚瓜烂熟,把它板书在黑板的一角,两三首诗歌,在每节课的预备铃响进教室坐下的那一两分钟内,班长起头,其他的人随口跟着念,不用一周就多背诵了好几首诗歌。成语也是这样积累的,每次背熟了课本中的成语,我都会另外补充。比如根据第六册语文园地一要求背诵的成语类别,这12个成语都可以用于描写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我就从《中华成语千句文》中选出Р“江山如画”这一章,每天利用午会或课前一两分钟,让学生在一周之内把这一章中的56个成语背得滚瓜烂熟。Р语文素养真不是一节课教出来的,是读书破万卷,卷卷记心中累起来的。没有学富五车何来满腹经纶才高八斗的旷世才子?没有母语文化的源头活水的滋养,我们又怎么能培养出有心智丰满的民族壮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