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加强校际之间以及我校与本地西南科技大学等高校、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科研院所的联系,充分利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校外课程资源,补充校内课程资源的不足,努力实现课程资源的共享,尽可能满足学生的选课需求。Р 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校本课程的建设中,我校建立了“学术探究型”与“动手技能型”两大类6个分项目,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针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学生的特点开设一些有利于能力拓展、提高的特色课程,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落实项目管理责任制,为学生配备学业导师(或教练)和成长规划导师,进行全程性全方位的指导和培养。“学术探究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注重生成性课程目标,关注学习活动的过程和教学目标的适应性、生成性;采用探究式教学法,探究过程是学生融知识获得、能力培养、价值确定为一体的学习与成长过程;同时注重学思结合,实施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创造。Р 在“动手技能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注重表现性课程目标和行为取向性目标,既关注学习活动的创造性表现和批判性思维,也激励学生对活动结果的期待;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设计任务时,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个性兴趣与创新潜能等实际情况来设置动手任务,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使学生在任务完成中学到知识、提高技能,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Р 衡量“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课程建设有无成效的基本标志是看它是否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评价中,我校的指导思想是,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和激励性功能,重视学生在评价中的个性化反应方式,重视对学生学习潜能的评价,重视对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过程的评价。作为普通高中,我们找准目标,准确定位,力求在高中新课改推进中继续思考和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思路、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