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幼教心理案例:幼儿任性发脾气哭闹行为分析及对策DOC

上传者:火锅鸡 |  格式:doc  |  页数:4 |  大小:100KB

文档介绍
地玩耍了,已经连续三个星期没有出现任何任性行为了,当他听到小朋友和老师夸奖他有进步时非常兴奋,珍惜地把我奖励他的小红花小心保管好。Р经过近一个学期的教育、矫正,赵某消除了无故打人、骂人、破坏他人物品的不良行为习惯,在他喜欢的区角活动中,他都能和同伴友好地进行游戏,基本没有发生故意破坏他人作品的事件,即使发生了矛盾,他也总是先动口声明,指出对方的不对之处,或者听听别人的想法、感受。理亏的话,他能作出让步。他还经常提出双方都有利的办法,一般来说,其他小朋友会采纳他的建议。如若对方仍不理睬,他会请求老师来主持公道,而不会象以前那样拳脚相加,让拳头代言。学习活动时,老师给他布置难度较大的任务,他能够认真思考并努力完成,不会影响其他人。家长反映,他在家里也比较懂事,不再打外公、外婆了。不高兴的时候,他会大叫几声,以此发泄,再也没有发生动辄打人的事情。Р【研究反思】Р在任性行为幼儿的教育实践中,我发现注重心理辅导是整个教育过程的关键,让任性行为的幼儿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产生多大的危害及后果的严重性十分困难,孩子没有自控能力,不能自觉主动地“消除”反社会行动的意识,所以出现了“反复犯错”的现象。研究发现,幼儿之间的攻击多以物品抢夺和占有为主,较少发生直接以伤害同伴为目的的攻击,通过说服教育、因势利导,几乎都可见效,但上述辅导个案表明,这一过程较漫长,需要我们耐心细致地开展工作,不可步子太快,性子太急,更需要针对性、特殊性、反复性和长期性,就像“和风细雨”一样,感化他们的逆反心理,使他们在正面的引导中逐渐正确认识自己,完善自己,培养他们对自我心态进行自我调节的能力,学会用心理换位法去理解他人的心情,用自我激励法来振奋精神,克服自卑,用情境和心理转移法等等来减除过分的心理压力。在耐心细致地教他们学习与人相处的方法和技能的同时,给他们宽容,给予充分的信任和支持,为他们努力创造良好的教育情境。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