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经验交流: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上传者:随心@流浪 |  格式:doc  |  页数:3 |  大小:21KB

文档介绍
期盼与鼓励的目光则增强学生的信心,使其思路清新,回答准确,语言优美,从而更加喜爱老师及该项课程。Р三、要注意提问的先后顺序Р课堂提问除了应考虑提问的目的性、针对性、思考性、难易程度等因素外,还应考虑发问的顺序,这样才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通过思考掌握所学知识。Р第一、先提问,后指名。教师用准确、清晰、简明的语言提出问题后,要观察学生对提问是否明确,然后再指名。若是先指名后提问,被指名回答问题的学生尚能积极思考,其余的学生则认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样的提问让未被指名的学生思维处于“靠边休息”的状态,是没有面向全体的提问,是没有价值的提问。Р第二、先思考,后回答。教师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提出问题后,在大多数学生“跃跃欲试”时,再指名学生回答,回答的内容,回答的语句不一定囿于教师的设想,要鼓励有创见的回答、如果学生对所提问题一时回答不出来,教师要以适当的方法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回答。Р第三、先讨论,后结论。对于教师的提问,尤其是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学生回答后,教师不要立刻表态“对”或是“不对”,可以让别的同学补充、纠正,表示赞同、表示反对,提出不同的答案、提出更佳的解答方案等等。在此基础上,教师便可“顺水推舟”,根据学生成熟的讨论对所提问题作出结论。Р第四、先学生,后教师。当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态度要亲切温和,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如果学生回答有困难,老师要鼓励学生继续思考,必要时教师适当引导或暗示,从而让学生正确理解问题,做到问中有导。如果学生回答有错,可以让其余的学生进行评价,自己纠正错误或请别的同学进行纠正,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才发表自己对所提问题的看法。Р总之,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要想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应认真地对待课堂提问。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