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关于县级以上公立医院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

上传者:业精于勤 |  格式:doc  |  页数:14 |  大小:54KB

文档介绍
公立医院仅保留着公立的外壳,其运行机制早已市场化,强调追求经济利益,通过各种创收活动来维持自身运转。多数医院靠银行贷款购买先进医疗设备、修建医疗用房、改善医疗条件,其中大部分是通过收取患者的医疗费用来偿还的。也就是说,群众医疗交费不仅要负担医药成本,还要负担医院建设和医务人员的工资、补贴,从而直接推动医药费用的过快上涨,虽药品价格几次大幅调整,并实行顺价作价,但门诊、住院人均医疗费用每年在上升,老百姓越来越感到看不起病,引发了社会对医院的不满,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医疗纠纷居高不下,既损害了群众利益,又影响了社会和谐。Р(二)医疗资源布局不合理,医疗资源配置调控困难。公立医院是卫生事业单位中最重要的资源,全市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公立医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总体布局也趋于集约化,医疗技术功能的扩展,专科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全,医院规模逐步趋于大型化,这是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必然结果。如五家公立医院均存在“做大做强”的强烈欲望,不断追求“大而全”或“小而全”,注重外延的扩大,没有真正形成自己明显的优势专科特色,缺乏自己的服务品牌。由于政府缺乏调控医院发展的机制,公立医院走上了一条资源投入型的发展模式,医疗资源呈扩张状态,医疗技术快速引进,医疗设备配置高档化等问题日益严重,资本运营从低成本向高科技、高成本发展,造成了医疗资源浪费严重,医务人员队伍不稳定,医务人员的技术提高不快,待遇没有保障等恶性循环,导致政府不满意、群众不满意、医院自身也不满意。Р(三)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滞后,技术劳务性价格过低。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翻番,物价指数不断上涨,导致医疗设备、卫生材料的价格随之增长,医疗服务的成本成倍提高,而服务价格却没有得到及时调整,造成医疗服务补偿不足,特别是技术劳务性价格过低,无法体现卫生技术人员的技术服务价值,影响了卫生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刺激医生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