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使用色厉内荏的秦舞阳,历史是否会改写?”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探究,最后让小组长收集统一观点,分小组展示,培养了学生的质疑精神及创新能力。Р 三、训练迁移导学模式Р 训练迁移导学模式要立足文本,充分挖掘教材中可以借助训练的结合点,有目的地加以指导,外联内引,让学生在积累和内化的前提下进行迁移和外化训练,提高整体素养。例如,在教学《鸿门宴》一文的文言文知识时,在名词活用作状语的教学中,笔者让学生找出文中有名词活用作状语的句子,并探究名词活用作状语的规律。学生经过分组合作探究,很快找出了九条名词活用作状语的句子:①项伯复夜行;Р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③吾得兄事之;④日夜望将军至;⑤常以身翼蔽沛公;⑥沛公已去,间至军中;⑦道芷阳间行;⑧头发上指;⑨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之后笔者引导学生找出句中有关词类活用的词,以及名词活用作状语的用法。最后,学生总结出了三种词类活用的形式:第一种为某名词表示比喻时,该名词活用作状语;第二种为某名词表示态度时,该名词活用作状语;第三种为方位名词或时间名词放在动词前面时,该名词活用作状语。通过训练迁移导学模式,可以透过现象看本质,并进行抽象概括,为知识迁移能力的提高做好准备。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中,我们要依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分析不同层次差别的学生,探究不同的“学案导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满足了高中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教会了他们怎样学习、怎样思考,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Р 参考文献:Р [1]祝耀安.大数据时代中学语文智慧课堂行动与思考[M].北京:团结出版社,2015.Р [2]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育学考试大纲解析[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Р [3]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心理学考试大纲解析[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Р 作者:廖聪文单位:肇庆市广宁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