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格,以防体教分离;③完善学校体育考核、评估和奖励制度,不只以“锦标”论英雄,以防止为了“锦标”的既得利益而强调学生运动员训练第一,忽视其全面发展;④制定并严格执行学生竞赛资格审查制度和举报奖励办法,以防止Р弄虚作假现象蔓延,净化学生竞赛赛风,保护在培养学生运动员方面坚持贯彻全面育人方针学校的积极性。Р 2、希望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能够通力合作,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体育人才。现在,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之间的合作明显得到了加强,但仍需要进一步的协调、交流和沟通。如何加大各级各类学校内高水平学生运动队的建设,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形成一条龙的体育教育机制,将一线队办进大学,二线队办进高级中学,三线队办进初中和小学,变过去体育部门一家包揽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为体育、教育两家资源共享、责任共担的“体教结合”培养模式。这样,一个良性的更广意义的体教结合培养体系一旦形成,既改变了长期以来运动员文化学习和训练比赛对立的矛盾,也为将来运动员退役免除了后顾之忧,最终培养出高质量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体育人才。Р3、切实解决好学校带训教练的培训问题,解决好高水平学生运动员缺乏高水平带训教练的问题。上级主管部门可通过各种途径、方式对学校带训教练进行培训以提高带训水平,带训教练也可通过自学、交流等方式提高自身课余训练的理论水平和带训效率与质量,为学生运动员缩短训练时间、延长文化学习时间,搞好文化学习提供时间保障。Р主要参考文献:Р1、国家教委《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1990Р2、国家教委《试点中学培养体育运动后备人才暂行管理办法》 1991Р3、曾凡辉等《运动员科学选材》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2Р4、韦俊文等《运动生理学》上海体育学院 1991Р5、李诚志主编《教练员训练指南》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2Р6、徐本力《训练过程的科学调控理论—对早期训练科学化几个理论问题的再认识》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