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上各个不同部分的教学效果。Р下面是我们的课题组成员在上海市浦东新区白玉兰小学开展课例研究时,与一位教师共同设计的“乘法分配律”一课教案的一部分。(见下页图表)它在吸收我国教案设计有点的基础上,对日本的教案模式进行了改造,从而使双方的优势得以互补。这一教案片段,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对乘法分配率的运算定律进行抽象概括。Р一方面,作为教学工具,上述复线型教案不仅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反应,而且也将教师对学生反应所作出的应对措施列入教案写作范畴,使教师的教学更具有操作性。另一方面作为观察和交流工具,复线型教案可以为随后的教学研讨提供反应学生学习状况及教师教学状况的详细证据,比如教师如何应对学生的非预期反应等。可见,复线型教案能够充分支持以学为中心的课例研究,也是我们认识到,没有对学生学习实况的记录,就无法对教师的教学进行反馈,因为要考察教师“教得怎样”必须从课堂上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Р教学活动及提问Р预期的学生反应Р教师对学生课堂反应的应对措施及注意事项Р设计意图说明Р1.比较等式两边的异同。Р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Р60x(32+15)=60x32+60x15,Р你发现等号两边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Р追问:具体说说怎样不同?Р相同点:计算结果相同Р不同点:式子结构不同Р等号左边先求32+15的Р和,再用60乘以和,等Р号右边先分别求60x32和60x15的积,再把积相加Р在学生观察、讨论时,注意巡视了解学生的情况。Р对课上各环节积极发言的学生进行表扬。Р Р Р Р Р让学生通过对所列算式进行观察、比较和归纳,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举例,并互相验证,从而积累丰富的数学素材,初步感知规律。Р2.感悟、猜想规律再举例。Р像这类结果相同、式子结构发生改变的算式,你能猜想并举一两个例子吗?试着用记号笔写在教师发的纸条上。Р Р Р学生尝试写算式。Р Р准备好纸条。Р要求学生在纸条上写算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