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所蕴藏的诗才。可以说,每一次的挖掘和每一个新发现都是对这些女诗人的一种慰藉,更能增强我们的自豪感。笔者希望此文能对地方性女诗人的研究尽绵薄之力,也是对杭州地方文化的一个补充。再者,如刘勇强先生所说,“女性文学创作的意义也许主要不在其本身的艺术贡献,而在于整个文学生态乃至文化格局中的一部分,其思想与艺术价值也只有置于文学生成的环境并与相关的文学活动联系起来考察才更有意义”①。相比于男性诗人,以及徐灿、顾太清、吴藻等女诗人,大多数清代杭州女诗人的诗歌作品在艺术价值上或许有所逊色。但是清代杭州产生了如此多的女诗人,她们走出闺阁,游历山水、结社吟咏、与男性诗人唱和交往,这作为一种文学现象,在中国女性文学史上,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都是值得关注的。最重要的一点,笔者试图探析清代近三百年杭州女诗人的发展历史和基本特征。如前文所述,徐燕婷女士的《清代钱塘闺阁词人研究》分别介绍了清初、清中期以及清后期的钱塘闺阁词人发展情况,思路较好,但仅限钱塘一县的闺阁词人。全文五万字左右,也略显单薄,基本只是在面上陈述每个时期的代表性女词人,所涉及家族性、酬唱活动的阐述也较为粗略。程君学姐《清代杭城闺秀诗人研究》一文,将清代杭城几个名门望族中的女诗人列为若干章节分别介绍,更多的是横向叙述,而缺少纵向梳理。徐灿、汪端、“蕉园诗杜”、“秋红吟社”等女诗人、诗社以及群体的相关考论,更是注重点上的深入挖掘。可见,清代杭州女诗人的研究尚停留在点和面上,缺乏整体性的归纳和总结。相对于前人的研究。本文囊括更多杭州女诗人,除名门望族的闺秀诗人外,还包括平民闺阁诗人、方外女诗人等;也尽量避免在面上平铺直叙,而是将清代杭州女诗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考察,突出各个时期之间的继承发展性。。李汇群‘闺阁与画舫——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的江南文人和女性研究》刘勇强序。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年�碌�版,第�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