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2016-2017学年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课程纲要

上传者:蓝天 |  格式:doc  |  页数:4 |  大小:46KB

文档介绍
块组成。Р学用字词句方面,将汉语拼音、识字写字及词语句式等内容,通过综合设练,即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能促使其语文能力的发展,还能让学生学得生动有趣,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Р写好铅笔字方面,写的字,都安排在田字格里,强调按照规范严格训练。Р说说写写方面,安排了两次练习,旨在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组织有趣的语文活动。 Р做做读读方面,准备了动物卡片,训练学生的认读及拼写能力,增进学习过程中的互动性。Р读读背背方面,安排了篇幅短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阅读材料,帮助学生积累语言。Р口语交际方面,安排了一些内容来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表达和人际交往等能力。Р四、课程评价Р1.通过评价激励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检验、改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要通过评价,让每个学生树立起自尊心和自信心。Р2.评价要体现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在评价范围上,不仅应该有知识和能力,还要有体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但对一年级小学生不能繁琐,应避免过多的考查和经常的对照检查。Р3.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在发展变化的,因此更应该注重过程评价。语文学科的评价建议采用学生平时的成长记录评价、单元阶段形成性评价和期末总结性评价三者结合的方式。Р4.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语文学习具有注重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此量化不能成为语文评价的主要手段。何况,像朗读、口语交际、写字、习作等项目也难以精确量化,只能作模糊评价。提倡用有代表性的事实、描述性评语等方法进行评价。量化评价采用等级制,而且在等级的设置上可以粗略一点。Р5.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学生既是被评价的对象,又是评价的主体。如学习态度和习惯的评价,一般由学生自评、互评。学期初公布学习态度和习惯的评定标准,学生按照标准努力达到,学期结束时对照标准评定。知识和能力方面,也要尽可能由学生参与评价,而不是单由教师评价。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