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对老师的严格要求也能慢慢理解,并逐渐改变自我、慢慢克服缺点。Р 第三,要换位思考并多与学生做个别交流。学会换位思考,只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想学生所想,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交流前要有意识对谈话内容及交流对象做充分的准备,找准切入点。要注意“灌输相济,情理相济”的原则。学生都是有思想、有个性特点的个体,有一定的独立性、逆反心理,他们很多有自己的想法和秘密,不愿被老师和家长知晓。班主任老师要把握好学生个体特点,平等地对待学生,切实去感受学生的内心的烦恼,才能培养师生之间的情感,得到他们的信赖,也才有教育的效果。Р 第四,要与家长多沟通交流。“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补充,父母应当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由于片面的追求成绩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不少父母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如果仔细的调查学生的家庭情况,你会发现其实很多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其家庭对他们有很大的影响。父母要么忙于工作忽略了对孩子的心理教育;要么就是单亲家庭,本身残缺的家庭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很大,往往会产生不良后果;也有家长对孩子的心理教育能力欠缺。老师多与家长联系,及时了解情况获取信息,也有助于预防和解决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Р 第五,注重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其与班主任工作有机结合并渗透弥散到班主任工作的一切环节和过程中。在班�管理中,采取“宽严相济”的班级管理方式。注重班级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熏陶濡染功能,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提供内在的文化环境。Р 总而言之,没有育人就不是素质教育。每个学生都应该快乐成长,有美丽充满阳光的心灵,心理一旦有问题就如心灵蒙上了灰尘,要擦亮心灵的“窗户”,杜绝心灵的“黑屋子”,防止心理问题的产生,才能培养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的社会有用人才。我们应该做一名有经验的“心理医生”,整合班级、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力量,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