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我国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探讨

上传者:hnxzy51 |  格式:doc  |  页数:28 |  大小:104KB

文档介绍
,但市场竞争的压力将使国有企业排挤出大批富余人员。由于我国经济增长本身无法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容量不大,因此失业率将会进一步升高。再加上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覆盖面过于狭小,无法对失业者提供长期的生活来源。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政府机关的人员分流太多,对劳动就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特别是内地有些地方,经济本来欠发达,就业的空间狭窄,从机关中分流出来的工作人员,要实现再就业相当困难。如果把握不当,就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投融资体制、流通体制、外贸体制、财税体制的改革潜藏着各种难以预料的复杂情况,旧体制的衰落、消亡,新体制的诞生、成长,需要经过一系列阵痛和多次反复。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与市场的发育完善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这就决定着机构改革、政府职能转变有一个逐渐转轨的过程,受到经济体制改革进程和经济发展的制约,也决定人员分流的数目不能过高。Р(三)社会自治力发展的制约Р机构改革必须抓住转变政府职能这个关键,这已成为一种共识,但前三次机构改革并没有因转变职能这一思路而走出周期循环的怪圈。一个重要原因是转变职能受环境因素制约,即政府在“让渡”管理权限和职能过程中,不能不受到社会接纳能力的制约。政府放权和退却的程度以社会质量的高低为限度,否则,政府收权的呼声会再度高涨。所谓社会质量,是指社会自身的各种因素进行自我组织、自行运作、自我发展和自我管理的水平和能力。其中市场质量是社会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质量和社会质量虽有大幅度提升,但远未达到这样的水平:政府可以放手让市场和社会来管理自身的事务。这时,政府一厢情愿地把一些政府职能让渡出去,便会造成政府不再管而社会无能为力的局面,产生“管理真空”,进而诱发社会经济领域内大量的失范、无序。当各种混乱、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特别是危及社会安定时,政府就不得不出面加强管理,结果导致机构、人员回复原貌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