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历史课堂提问研究——以《难忘九·一八》为例

上传者:读书之乐 |  格式:doc  |  页数:4 |  大小:180KB

文档介绍
仅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 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提问有效性标准的九个方面, 其中有两个方面强调的是兴趣, 两个方面强调的是参与度。从这个角度说, 如何利用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利用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就显得尤为重要。Р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出发, 问题设置太简单, 激不起学生思考的积极情绪, 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问题设置太难, 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历史课堂的问题难度设计应当由浅入深, 层层深入, 逐步将学生引到历史思维的高峰。这里的由浅入深, 不仅仅是指历史问题难度的由浅入深;也指的是通过问题设置, 使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由浅入深;更指的是学生学习知识, 参与课堂的心理状态从平静甚至是消极, 过渡到积极参与课堂的心理状态。Р3. 通过学习小组解决问题、体验积极的教学团体Р常见的历史课堂, 师生问答始终处于被动应付的消极状态。这样气氛沉闷的课堂, 不利于将学生的积极个体体验和积极的学习环境联系起来。实践证明, 课堂上, 最受欢迎的问答方式是以小组为载体的问答对话。从积极心理学来说, 当一个人时, 回答的胆子没有那么大, 情绪比较消极;一个小组后, 人就容易鼓起勇气, 因为有了同伴的智慧支持, 有了同伴的鼓励, 积极情绪Р就会增加。Р在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历史课堂, 教师善于利用小组创造积极的课堂环境, 以小组活动由浅入深地推进课堂, 当学生参与程度达到积极状态后, 再深度探究历史问题和培养历史思维。小组的形式会激发学生的参与度, 进而使整个课堂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环境。Р综上所述, 教师要从积极心理学的三个研究方向出发, 将积极心理学作为历史课堂的核心理念, 以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情绪体验为核心着眼点;关注师生积极的人格特质, 通过学习小组解决问题, 将学生个体体验、人的积极品质和学习小组联系起来, 尽量减少学生失败的机会, 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堂的积极心理体验。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