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全羧化酶合成酶缺乏症一例

上传者:非学无以广才 |  格式:doc  |  页数:4 |  大小:25KB

文档介绍
为1/61 067,HLCSD发病率更为罕见,日本曾报道HLCSD的发病率约为1/100000,我国对于该病的发病率尚无报道。HLCSD患儿由于全羧化酶合成酶活性下降,不能催化生物素与生物素依赖的羧化酶(乙酰CoA羧化酶、丙酰CoA羧化酶、丙酮酸羧化酶及3-甲基巴豆酰CoA羧化酶)的结合,两种酶缺乏均可影响生物素依赖的羧化酶的活性,使脂肪酸合成、糖原异生及氨基酸的分解代谢发生障碍,乳酸、3-羟基异戊酸、3-甲基巴豆酰甘氨酸、甲基枸橼酸及3-羟基丙酸等异常代谢产物在体内蓄积,出现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HLCSD发病一般较早,患儿多在新生儿、婴儿期发病,临床可表现为神经系统、皮肤、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等多个系统的损害,无特异性,极易误诊和漏诊。Р 本例患儿于婴儿期发病,以咳嗽、气促为首发症状,伴面部湿疹,入院后检查发现生长发育落后、四肢肌张力下降、严重代谢性酸中毒,开始诊断为重症肺炎、脓毒症,在治疗过程中因难治的代谢性酸中毒才考虑有遗传代谢性疾病。经串联质谱、气相质谱检测和基因分析,最后确诊为HLCS。Р 患儿HLCSD基因突变分析示携带c.1522C>T(R508W)纯合子突变。患儿的两个等位基因均存在HCS基因突变,父母携带致病突变。有学者报道R508W突变是我国人群中常见的突变。基因诊断提示患儿父母每次生育子女均有25%的可能成为该病患者,如要生育第二胎,应做产前诊断,可通过羊水基因突变分析进行产前诊断。Р MCD患儿早期应用生物素治疗,预后均良好。该患儿予生物素治疗后病情明显改善,因HLCS致残率、死亡率较高,所以对于临床上不明原因严重代谢性酸中毒,伴皮炎、神经系统发育落后的患儿,需警惕MCD,应完善临床诊断程序,及早行串联质谱和气相质谱检测,必要时行基因分析,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遗传咨询,对于预防并降低其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