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幼教论文:基于“课例观察”的课堂提问改进行动

上传者:业精于勤 |  格式:doc  |  页数:8 |  大小:79KB

文档介绍
际问题。这其中,我们尝试了同课异构、同课连上的形式:Р1.同课异构:教师间个人的能力不同,风格各异,如F老师和Z老师,一个活泼、一个沉稳,在教学提问这个问题上一个追求风趣、一个喜欢精炼,为此,我们针对教师个体的特殊性,以集体备课为载体,给她们同一个教学内容(大班科学《测量》),让她们自己独立去设计教学活动、梳理课堂提问,然后再进行观课研讨。通过对比,我们明显的发现了Z老师问题的设计很有层次,一个一个问题的衔接很合理但当孩子出现很好的一些回答时,教师的回应却不够灵活,而F老师虽然问题没有那么精炼,但一问一答间很是轻松,当孩子说出一些特别的答案时,老师也能较为灵活的追问和深入。她们的教学行为各有优缺,却又给了彼此互补的空间,为相互学习提供了机会。Р2.同课连上:这种形式即一个教学内容由一位教师多次开展活动,集体根据教师联动教学的情况开展研讨。在我们每个教研小组,都有很多年轻教师,她们接受的新理念较多,观念比较新颖,创新意识也高,在设计活动时敢于创新,敢于突破,但由于实践经验有限,在课堂提问的把握上,往往会出现偏差,考虑欠周。根据这些情况,我们就在其中推选出一名教师开展同课连上的实践活动,通过多次目的指向明确的课堂设问观察与改进,在一次次的改善中发现了如何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更为集体做了事例范本。Р总而言之,以依托“课例观察”进行“有效提问”的诊断与研究中,我们一路践行:我们注重以科学的视角去分析教师提问行为中的实际问题,针对不同的问题开发了不同视点的观察量表,并以观察到的问题为切口进行分析、诊断与改进。我们觉得,这样一套操作策略,不仅有科学的课堂观察,也有合作的分析归因;不仅有思考支架,也有研讨载体,对真正有效的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提供了帮助。Р参考文献:Р【1】《最能激发潜能的课堂提问艺术》主编:严永金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Р【2】《我们的课堂》主编:娄华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