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四步课堂教学模式

上传者:幸福人生 |  格式:doc  |  页数:5 |  大小:16KB

文档介绍
比较,归纳,综合,最终获得系统化的数学知识,形成能力,让学生带着数学知识走出课堂,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Р Р 当然在我们的教学中,也遇到了一些困惑,在此提出与各位共同探讨。Р 1. 由于教师自身对统计与概率相关的专业知识了解甚少较为肤浅,感到备课难度较大。例如五年级中用分数来定量描述可能性的大小时,抛硬币记录其正反面次数往往不能得到完全相等的数据时,无法验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已形成的二分之一的观念,这时怎么办?这就需要教师了解高等数学中有关随机与极限的数学专业知识,虽然你不能给学生讲专业知识,但你拥有了相关知识,你才能用另一种方式给学生适当解释,由于每一册都有相应统计内容安排,对教学目标的把握上有一定难度,不是要求过高就是过低,比如,教师难以把握“众数”“中位数”等新增内容在教学上的层次性。Р 2.教师在《统计与概率》中课堂活动难以组织。特别是有些大班额班级,如果活动组织多了就会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学习概率游戏环节太多,教师无法关注到有些爱玩的孩子干其他与学习内容无关的活动,往往就造成教学效率低下。Р Р 3.《统计与概率》的内容在每册中都安排了,显得过于分散,不利于系统化教学。所以可以将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例如认识扇形统计图时,学生很容易理解部分量占总数量的百分比,因为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都会画了,就想知道如何画出这个扇形,又加之制作扇形统计图所需的圆心角知识已经学过,所以将制作扇形统计图也一并教学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由于一年级孩子刚刚入学,社会经验也少,可以将一年级的统计知识放入二年级一并学习,可能效果会更好。Р 总之,在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我们应紧紧抓住学生,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出发,采用适当的教学手段来使课堂达到生动、有趣、有效的结果。优质的课堂是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之创新实践能力的主要平台。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