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从不同角度说明分法。Р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小棒、圆片各若干。Р教学过程:Р一、复习感知,初步比较Р1.谈话引入。Р 回忆前两节课的内容,我们主要学习和研究的是什么知识?Р 分得怎样的结果才是平均分?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平均分。(板书课题)Р2.操作激活。Р 出示8根小棒。要求:把它们每2根一份地分,看看能分成几份?Р 把它们平均分成4份,看看每份有几根?Р 学生用小棒按要求操作平均分,同时让两名学生到黑板上分别操作两种分法。Р 交流:刚才各是怎样分的?Р 请小朋友再观察黑板上两位同学分的过程和结果,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吗?Р3.小结归纳。Р 说明:一种是按每几根一份地分,看分成几份;另一种是按几份平均分,看每份几根。这两种分法虽然不一样,但它们都把每份分得同样多,都是“平均分”。Р二、动手操作,比较分法Р1.教学例4。Р 引导:老师这里有12支铅笔,你能运用我们学到的知识,把12支铅笔平Р均分吗?Р 请小朋友用12根小棒代替铅笔,想想可以怎样平均分,再分一分。分的时候看明白你是怎样分的。(学生操作)Р2.初次尝试。Р 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用小棒代替铅笔分一分,结合学生黑板上出现的实际分法进行教学:Р 如出现:/// /// /// ///Р(1)交流:这是平均分吗?你能介绍自己是怎样分的吗? Р 小朋友听明白他是怎样分的了吗?那来说说他怎样分的。Р(2)提问:有没有分好后与他摆出的结果相同,但却是不同分法的呢?Р 那你怎样分的?你来用不同的分法说说怎样得出这个相同结果的。Р 哪位小朋友来说说后一令小朋友又是怎样分的? Р(3)比较:现在平均分摆出的结果一样,但他俩的分法不同在哪里呢?大家先同桌交流一下,再把不同的分法告诉大家。Р 学生交流,明确摆出的结果相同,但分的过程一种是把12支铅笔,每3支一份地分,结果分成了4份;另一种是把12支铅笔,按4份平均分,结果每份3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