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具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广阔的国际视野;能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当今核心素养立意的时代,高考的根本价值取向就是要贯彻立德树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Р 【例5】(2016年全国新课标文综Ⅲ卷第29题)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Р ) Р 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Р 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Р C.反对向西方学习Р 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Р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历史问题的能力;突出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的考查。维新思想的核心主张是变革政治,建立君主立宪制,该思想主要存在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介于晚清洋务运动和民国初年民主共和思想之间,在清末民初,转向保守而渐趋受到冷落。题干材料所列新名词与维新思想的主张关系不密切,且20世纪初维新思想本身也在退潮,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禁用这些新名词,其根本目的不会是为了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可排除A项。就本题而言,张之洞有没有“民族语言的纯洁性”的观念,不得而知,但说张之洞等清末大臣推动学制改革、禁用一些新名词的根本目的在于“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可能性极小。如果说他们想通过“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来达到维护民族、国家的独立性与尊严这一根本目的,则可以理解,可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