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的审美能力,是傅雷在其中西方视域下提出的独创性的教育方式,但其中都能感受到傅雷的浓郁的爱国之情。在知道傅聪不图物质名利而为非洲义演时,傅雷进行充分肯定,这是对傅聪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典型,也是他“宁天下人负我,毋我负天下人”的观念的体现。在1956年10月3日的家书中,傅雷告诫孩子自身对中国音乐的前途有巨大的影响,所以要随时准备牺牲目前的感情,为了对艺术和对祖国的感情。傅雷以一个艺术家父亲的角度,以音乐为手段,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孩子的爱国情。Р Р ?傅聪最终成为世界闻名的钢琴家,也是一个拥有赤子之心的爱国艺术家。他身上的品格和艺术修养,以及他在钢琴上展露的艺术才华,与傅雷的家训艺术密不可分。例如傅聪就曾这样肯定过父亲对自己的培养:“最显著的是加强我的感受力,扩大我的感受的范围。往往在乐曲中遇到一个境界,一种情调,仿佛是相熟的;事后一想原来是从前度过的某一首诗,或是喜欢的某一幅画,就有这个境界,这种情调。也许文学和美术替我在心中多装置了几根弦,是我能够对更多的音乐发生共鸣。”傅聪是傅雷家训艺术成功的印证品,也是现代审美教育成功的典型。傅雷在傅聪离开自己远赴波兰时,认识到自己过去对孩子的苛刻和过分严格,感到万分的内疚,但他提到“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冲刷”,于是音乐的审美教育就是补赎的一种形式,傅雷不再用规范戒律来强迫蛤仔,而使用美的形式,让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影响他的人格的完整。Р ? Р ?参考文献: Р ?[1] 傅雷.傅雷家书[M].北京:三联书店,Р1984. Р ?[2] 金圣华.江声浩荡话傅雷[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6. Р ?[3] 乐黛云.傅雷那远逝的雷火灵魂[M].北京:文津出版社,2005. Р ?[4] 李泽厚.美学三书[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83. Р ?[5]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