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综述

上传者:科技星球 |  格式:doc  |  页数:9 |  大小:22KB

文档介绍
广泛运用于科学实验,如控制变量法,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相同条件下,只有一个变量A不同,如果结果不同,则可以认为是A变量造成了这个差异。同理,如果某人在各方面条件都一样、只有假期不同的两种工作机会前选择了假期长的工作,那么他可以被归因成是个重视劳逸结合的人。Р 5Р 琼斯和戴维斯的相应推断理论,虽然对行为的内归因做出了解释和假设,但忽视了外因,这是个致命的缺陷,因为内外因是发生在同一过程里的,并且都很重要,因此该理论具有很大局限性,但是,针对内因的解释,却依旧是笔者认为考虑角度最完善的理论。Р 四、总结Р 归因理论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反馈论思想。人们的普遍思路是从动机到行为;而归因论则反其道而行, 其模式是结果从这种意义上讲, 归因可被认为是一个信息反馈过程。这种反馈未必准确也未必有利, 但人们的确会按照归因后的信息调整自己的行为。Р 80年代至今,归因理论逐渐恢复了其活跃性,虽然仍有一些老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但是归因理论又有了新的进展和发展趋势,如斯里格曼发展了维纳的理论提出习得性无助归因理论,个体差异和领域特殊性也扩充了内在心理机制等。新问题的产生和旧问题的待解决为归因理论的发展再次注入了活力。Р 参考文献:Р [1] 崔丽娟才源源.社会心理学:解读生活诠释社会[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2-109Р [2] 顾瑜琦胡佩诚.社会心理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112-116Р [3] 孙时进.社会心理学导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127-149Р [4] 王小章.中国社会心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149-151Р [5] 乐国安.社会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6Р [6] 史为燕.归因理论流派及相关研究综述[D].中央名族大学教育学院Р [7] 刘世奎.归因理论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Р 6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