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高等教育绩效评价的研究现状

上传者:你的雨天 |  格式:doc  |  页数:16 |  大小:42KB

文档介绍
2009)运用模糊评价法,设计出针对高校教师薪酬水平的方法和模型。Р 2.2.2 “三横”域研究成果Р 第一横域:高等教育绩效评价原则设置。Р 高校绩效指标的设计原则直接关系到绩效指标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从检索情况来看,学术界对高等教育绩效评估的适用原则基本从微观指标自身特点和宏观指标的适应环境两个角度规定的。Р 微观层面,冯晖、王奇(2012)提出了绩效评估的四原则:实施分类评估、学校外部表现与内涵提升相结合、合理界定投入与产出的内容、兼顾完备性与简约性。李宣海、薛明扬等人(2011)从高等教育产出滞后性的角度,提出教育绩效评估还应注重周期性滚动原则,这与宋丽平(2006)强调的“短期目标与长远利益向协调、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统一、目标考核与综合评价相补充”原则对应。“北京市财政局高等教育支出绩效评价”课题组,提出教育支出应满足相关性原则、可得性原则、可比性原则。朱惠倩(2006)认为高等教育绩效应遵循七原则:目的性、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与简明性相结合、独立性和代表性、可比性、可操作性。张友棠、胡帆等(2012)总结出高校绩效评价指标设计原则应包含科学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应望江、李泉英(2010)认为高校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应注重导向性、可比性、相对性、可操作性方面内容。Р 宏观层面,张西栓(2008)根据高等教育投资的性质和特点,提出了效益评价应满足经济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以社会评价为主;效益分析与微观效益分析相结合,以宏观效益分析为主;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以动态分析为主;事前评价、过程评价与事后评相结合,以事前评价为主;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以定量分析为主;全过程效益分析与阶段效益分析相结合,以全过程效益分析为主;价值量分析与实物量分析相结合,以价值量分析为主;人才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相结合原则;有形效益分析和无形效益分析相结合,重视无形效益分析等九大原则。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