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构建“一线四化”教学,提高师生核心素养

上传者:蓝天 |  格式:doc  |  页数:6 |  大小:26KB

文档介绍
,产生了新的思想火花,新的价值产生了。Р 3.“四化”教学的有机统一。Р (1)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这两个环节更侧重于体现老师的备课,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无论课改怎么改,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不能被取代的。相反,对这方面的要求更加突出,教与学永远是一对矛盾,矛盾的双方是不可能孤立存在的,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教育教学向前发展。Р (2)情境探究化、探究生成化这两个环节则更侧重于学生的学习,突出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这一不可动摇的地位。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难免出现探究的虚无化、形式化,这就需要教师宏观调控,确保学生的讨论围绕主题。课堂教学活动中,既允许学生活动,又不能让学生活动完全跟着老师走,失去学生的主体地位。Р (3)“四化”教学的核心素养是“教什么、怎么教”“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既指教学目标,又指学生通过学习,到毕业后除了课本知识,剩下的那些东西。它是真正内化于心,又很难通过外在的考核来衡量的,也就是走上社会后怎么思考问题、怎么为人处事。Р 从以上三个方面的论述我们看到,思想品德学科本身就是一门人文学科,我们应该充分发挥人文学科特有的情境教学规律,去开展教学活动,从而打造情境化课堂。思想品德学科三维目标独有的特点是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摆在首位,这也正契合了以立德树人为主线的,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要求。在教学中,我们不应该拘泥于“四化”教学模式,可以是三个环节构成一个教学系统:知识―问题―情境―知识、知识―情境―探究―知识的循环,也可以是知识―问题―情境―探究―知识的完整循环,甚至是可以有多个开端,从知识、情境、问题、探究任何一个环节开始,抑或是逆向循环,形成线型的教学系统,最后在学生心中形成网状的教学系统,最终促成教学目标的完美达成。Р 以上是我本人结合多年的教育教学经历和经验,对于思想品德学科教学模式粗浅尝试,还有待于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