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构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新模式

上传者:读书之乐 |  格式:doc  |  页数:10 |  大小:34KB

文档介绍
相信学生爱学习、相信学生能探究、相信学生愿合作、相信学生会创造。相信学生是具有丰富灵性和无限可能性的生命体,具有健康的自然生长的态势,具有学习的天性和本能。学生这种与天俱来的内生力,是Р“助学课堂”依靠的最大力量。Р 1.“助学课堂”把“教”引领向高层次Р 我们可以把“教”分为三种不同的境界。境界一:事实性讲解――这是一种替代性的“教”,只能“毁”人不倦;境界二:诱导性提问(如孔子的启发式、苏格拉底的产婆术)――这种“教”是把学生引向已知的结论,但没有创造;境界三:“不教之教”――提供合宜的材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究,可以培养学习力,可以引发学生用个性化的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就获得了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儿”,走得远。事实上,“助学课堂”实现的就是“不教之教”,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力、研究力和创新力,让学生获得“带得走”的东西,让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地生根。Р 2.“助学课堂”把“学”引领向高层次Р “助学课堂”实现了多种学法创新,如从接受性学习走向探究式、研究性学习;从做题走向出题、审题;从课堂上理解性的听走向批判性的听;从单声道的说话走向立体声的对话;从单一型学习走向混合式学习;从教师发问走向主动提问;从等教师总结走向学生自己主动来总结;从学生角色到小教师角色;从拷贝式学习走向创造性学习;从对小问题思考走向对开放性的大问题的研究;如此等等,都把“助学课堂”中学生的“学”推向了高层次,也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了基础。Р 从学科素养的培养来看,“助学课堂”让学生获得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怀疑与批判、探索与创新的科学精神,观察、实验、推理的科学方法。从学生的学习素养来分析,“助学课堂”让学生会自学、会思考、会探索;爱提问、爱沟通、爱合作;善交流、善辩论、善反思,这便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力、研究力、创新力。这样,我们便能肯定地说,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助学课堂”中是有解的!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