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五处,几乎贯穿了文章的始终。如: 平顶的白色楼房一座挨着一座, 黑框的门窗上装饰着条条漂亮的短皱帘,家家的楼顶上五彩经幡飘飞……寺顶上耀眼的金顶, 鎏金的胜利宝幢, 展翅欲飞的“香香”鸟, 安详的法轮双鹿, 龇牙咧嘴的鳄鱼头, 还有那深褐色的“边贝”墙, 把大昭寺装点得圣洁、壮观。人们的诵经声和讨价还价的嘈杂声混在一起, 香炉中吐出的桑烟香味与外国香水的气味混在一起, 古老质朴的藏戏唱腔与节奏激烈的迪斯科乐曲混在一起……。佛教与尘世, 宁静与喧哗, 虚无与真实……这一切使圣地拉萨富有魅力,使古城拉萨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神秘之地,神圣之地,幸福之地。有了这样的发现,我设计第一板块:借助游览顺序理清课文脉络。第二板块: 一一找出这五处类似于排比句式。第三板块: 教师示范为第一处做批注, 引领学生发现句式中蕴藏的秘密。第四板块: 学生学着给其余四句做批注。第五板块: 交流批注。在课堂上, 学生很不习惯这样的上课方式, 本来意味深长的一篇游记, 学生一点游览的兴趣都没有。对结构相似 5 的短语组合在一起这样的句式, 也不能入情入境学习。课后, 导师刘晶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学生之所以茫然,那是因为你急于要展示这篇文本的典型的语言样式,而忽略了文本内容的理解。整堂课,关于内容的理解、朗读、体会几乎抽离了, 活生生变成了一堂“语言样式”分析课, 还要求学生仿写,真是为难学生呀。”我想, 学习了吴忠豪先生的教学观, 再来反思自己的课堂, 更能强化对理念的正确理解。我渐渐感悟到, 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大体需要经历阅读和表达两个阶段。阅读是汲取和吸纳的过程, 而表达是创造和释放的过程。阅读是初级基础, 表达是高级阶段。二者是有先后顺序的, 也是有递进关系的。不能顾此失彼, 也不能绝然放下一头, 我们应该努力引领孩子在读中理解,读中运用! (浙江省平湖市钟埭中心小学城北校区 3142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