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探析译者主体性的影响因素的论文

上传者:幸福人生 |  格式:doc  |  页数:3 |  大小:50KB

文档介绍
留了原语文化的形象,体现了中国文明的精髓。而霍克斯先生则以娱乐读者为目的,以顺畅为原则,以归化为主要手段,在很大程度上采用了目的语文化,使其译文能够被广大英文读者接受。再次,译者的翻译动机对译者翻译文本选择的影响。翻译的动机就是指译者翻译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迎合政治的需要,还是为了响应大众的需求。例如: “鲁迅先生为了唤醒沉睡的中华名族, 选择弱小名族的作品来翻译,揭示弱国的惨烈实情和沦为弱国的根源来唤醒国人。”第二,在翻译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也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首先,译者的个性在翻译过程中的影响。不同的教育背景和成长的社会环境,给译者塑造出独了一无二的个性,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其本身的个性气质、艺术表现力、行文习惯等都会自觉与不自觉地在翻译过程中表现出来,使翻译创作不可避免地反映出译者的个性,形成译者的翻译风格。比如,同样是《呼啸山庄》,方平译本和杨苡的译本就风格迥异,方平译本洒脱、简洁、自由、流畅、地道、文采十足,他所采取的归化的翻译方法给读者以亲切感。杨苡译本忠实、通顺、精确,异化色彩浓厚,具有浓郁的“异国情调”。其次,译者的读者意识。按照接受理论的观点,翻译过程中译者面临两次接受过程,第一次是译者和原作之间的交流,译文读者和译文之间的交流是第二次接受活动。作为中间人的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就要考虑到译文读者的接受能力和审美观。三、结束语译者是文化交流的媒介,在促进文化交流上功不可没,在翻译中我们不能只是片面强调原文和译文的对等以及译文对原文的忠实,译者必须做到因时、因事、因地、因人而变,要做到灵活翻译“创造性叛逆”,只要译者有强烈的文化意识,就能恰如其分地把握度与分寸。主体性问题应作为翻译过程中的核心部分来做系统的探讨和研究,充分重视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主体性介入,从而更好地发挥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作用以创造出更好的译本。这对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也是大有裨益的。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