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王艳霞参与的课题成果

上传者:似水流年 |  格式:doc  |  页数:22 |  大小:86KB

文档介绍
互不相关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改造或整合,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是把这两幅图联系起来, 也就是在摆小棒的环节,请学生把 44页游乐园中的小朋友或物体用小棒摆出来, 这样有利于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及动手操作深刻体验乘法的意义。(2)变革教科书的使用方法教师要通过对教科书的加工,使教材变为学材,使教科书内容变为教师引领学生思考的范例,变为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媒介,变为师生对话的引子、案例,从而使它能有效地促进师生双方在相互倾听、共享中实现视界融合,共同生成,建构意义[7]。这样,教科书作为文本资源就不仅仅只是为学生提供知识, 还能引领师生通过对话和活动创生新的知识,提高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其资源价值就会大大升值。如教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8] 时,我们抛弃教科书中摆花盆的情境,鼓励学生自主操作,在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去探索,促进学生有意义地建构新知。我们首先设计一个摆小棒的活动:每个学生用 13 根小棒摆自己喜欢的图案,要求重复摆这个图案,看看用这 13 根小棒做多可以摆几个这样的图案。这个活动本身给学生很大的自由和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我们引导学生展示交流,并且结合其中的一个例子让学生试列除法竖式计算, 使数学活动和数学模型之间建立联系,促使学生对余数、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及有余数除法的横竖式写法等知识主动建构。在接下来教学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时,我们改变传统大量练习和直接告诉的做法,结合学生摆小棒的例子,鼓励学生猜想、验证,逐步抽象、概括,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反思性学习。我们首先结合学生用 13 根小棒摆三角形的例子,鼓励学生猜想:如果增添小棒的根数继续摆三角形,还可能余几?会不会余 3根,余 4根呢?为什么?学生在动手操作、验证、反思的基础上,可以得出:如果余 3 根的话,又可以摆一个三角形了,就没有余数了。当然,对学生思维训练我们没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