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对策研究

上传者:叶子黄了 |  格式:doc  |  页数:18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1影响师幼互动有效进行的因素“师幼互动”中教师与幼儿都是互动的主体,应该是教师和幼儿在平等的条件下进行的相互交流。但是,传统的“教师就是管理者,幼儿只有服从”教育观念却很难一下子扭转过来,幼儿实际是“可能主体”,在交往与互动中处于被动的地位。因此,在互动中很容易形成以教师为主,幼儿听从的方式,这样,也就影响到了幼儿互动的积极性。在没有意识到师幼互动对幼儿自我发展的潜在意义时,教师总以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姿态面对幼儿,在互动中以要求、约束、指令幼儿的行为多。相应地,幼儿发起的互动也简单地只是请求,告状等,教师与幼儿之间缺乏积极、有效的情感交流,使师幼互动显得苍白无力。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4.1.1教师对自我的角色定位认识不够。 在师幼互动中,幼儿的主体体现和地位上的差异,实际上也与教师和幼儿在师幼互动中的角色定位,特别是与教师对自身和幼儿的相互地位与角色的认识有很大的关系,许多教师十分强调活动中规则的建立,对自己角色的认识,除强调教育者的作用外,十分看中或实际表现出对规则执行者和管理者等角色身份的重视,因而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的许多时间里,幼儿常常不被允许主动发起互动。如在集中教育活动中,幼儿被要求是坐好,老师讲话时要认真听,不能随意走动或讲话;在画画时,幼儿常常被要求按教师规定的主题画画,用规定的颜色,玩游戏时必须经过教师的允许和指定等,有了教师对幼儿过多、过细、过于一致,缺乏弹性的要求;在游戏中,教师常常是规则的监督者,看幼儿是否将玩具随地丢,是否有争吵;是否破坏玩具等等。也正因为教师处处把自身的角色定位在高于幼儿的位置,使得师幼互动呈消极性以及无效性。幼儿也才会出现类似“老师,我可以去小便吗?”“老师,我可以用这种颜色吗?”“老师,我今天应该去哪个区玩?”“老师,现在我们要做什么?”等被动征询教师意见的互动内容,这种角色定位既不利于幼儿内化规则,又不利于积极师幼关系的建立。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