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浅谈清初藏传佛教视域下的儒家图景

上传者:菩提 |  格式:doc  |  页数:4 |  大小:99KB

文档介绍
, 而是主张儒家和佛教两者并行不悖, 并借鉴藏、汉传佛教传统的说法, 极力调和两者的关系。首先, 对于早期儒家不论及轮回因果等佛教学说的原因, 土观说:“余意以为伏羲氏及孔夫子诸圣人, 因为考虑到当时还不是接受轮回涅槃学说的法器, 故在五经和四书内, 主要惟说对当前有益的处世为人的道理。”他特别提出: 在四书五经中, 没有一条如同与佛教相对立的外道所说的关于前后世和因果的道理, 他认为孔子“未知生, 焉知死!”说法, 只能说明孔子所侧重的是现世, 但并不否定后世。进而, 土观认为孔子及朱子等对释迦牟尼极为推崇:“孔子似景仰如来者, 当时因佛教尚未传入汉土, 故孔子所著的书中, 没有一语谈到佛法的优劣。惟朱夫子可能是精通佛理的, 他所著的书中, 对于佛法备极赞扬, 未加毁谤。”不但如此, 土观还引用汉地经典《列子仲尼》颜回问孔子何者为圣人、圣人在何方, 孔子回答说圣人在西方一节, 并解释说“这是以释尊为惟一的大圣了。”土观,罗桑却季尼玛对汉地儒家的源流和特点的系统阐述, 是儒家图景在藏传佛教视域下的首次完整呈现。其立足于“初儒教如星、次道教如月, 最后佛则如日”的基本判教立场, 提出“‘儒’字是文字之名, 意谓文字之道”、“‘儒教’为教训之书, 或明理之学”、“儒起始于汉地所有的皇帝中最古的伏羲皇帝”、“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和导师”等观点, 较为明确的区分了“儒”、“儒教”、“儒学”的内涵和特点; 其站在佛儒并行不悖的立场上, 诠释了孔子不论述佛教因果轮回涅槃的原因在于“当时还不是接受轮回涅槃学说的法器”、认定孔子推崇释迦牟尼为圣人、四书五经和朱子并不抨击佛教, 表明其试图贯通佛儒的努力趋向; 其清理了儒学特别是易学藏地的影响以及藏地对孔子、易学的谬见, 不仅映射出此前儒学对藏地的影响, 而且体现出当时藏传佛教对儒学认知的进一步深化, 在藏传佛教与儒学交流认知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