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不仅需要充实和完善健康心理的内容, 更需要开展广泛而有力的宣传活动, 引导青少年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 营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良好社会环境。 3 可举办“传统经典名著诵读比赛”、“中学生文化节”等大型活动, 用中华民族固有的道德观念和优秀的传统文化感染中学生。 2. 让家庭教育在构建心理健康中发挥更大作用。家庭是中学生的第一课堂,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中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中形成的, 也是最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辅相成, 家长在开展对中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增强中学生的心理素质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父母和家庭成员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 会直接对中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态度造成影响。街道社区可以成立支持扶助家庭教育的指导中心, 利用家长学校等多种形式, 以社区为单位开展家长培训, 通过文学沙龙、经典诵读、戏曲欣赏等活动, 增强家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引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和热情, 再通过家长影响中学生, 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3. 在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中加入传统文化。学校要加强校园文化氛围的建设, 通过各种文明主题教育活动, 全方位、多角度地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要根据中学生的特点, 通过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社会实践以及参观文化古迹等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 ,用特色浓厚的文化艺术去感染学生, 弘扬传统文化精神。可以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 如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经典古籍读书报告会, 特色民族音乐会等,开展高雅音乐进校园等活动, 按照先进文化的要求, 弘扬主旋律, 提倡多样化, 把这些情感内化为理性认识,达到塑造自尊自强的民族精神和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的目的。(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项目“传统文化教育与心理健 4 康教育的结合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 GS[2014]GHB1193 )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