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重新认识了自己,思想和行为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是赞许的力量,期望的力量。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学生需要称赞、表扬,是因为称赞能满足他的自尊。学生有一种尊重需要,喜欢以肯定的态度对待自己。因此,使学生的需要得到满足,能让学生树立信心,增强生活的勇气。Р3、采取积极的心理暗示进行德育。根据社会心理学中“心理对抗理论”,对学生直截了当地批评可能引起心理对抗或“逆反”.而心理暗示法不付诸任何压力,不要求他人非接受不可,用含蓄的语言或示意的举动使学生领会教育者的意图,既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又能促进他们思想上自我认识,自我谴责,达到教育的目的。РР五、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更新教育观念Р在新的德育观念下,教师不再是权威者、塑造者,而是学习活动中的协助者、提供建议者。教师关心的不应仅仅是学生的成绩,还应关心学生心理品质的改善,完美个性的形成。教师是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生活和做人的人。教育质量的高低档标准应是“人才素质”。人才素质中,主体精神和主体能力是人全面发展的原动力.主体精神和主体能力的培养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去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发展其创造型个性才能实现.另外,在新的德育形势下,应树立新的学生观,即相信所有的学生都有上进心、自尊心、求知欲,都有独立自主的要求,都有自我负责的主动倾向,都能在良好的教育条件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并在发挥主体作用的过程中发展主体人格,增强主体能力.Р面对现实教育中德育“滑坡”的现象和学生心理障碍日益严重的问题,我们不能再无动于衷。忽视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滑坡”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为提高德育的实效,促进德育的科学化,改进德育的思路就是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德育。教师要学习和掌握心理学知识,运用心理健康教育原理,并借鉴和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方式和方法来为德育服务,以此增强德育的实效。学校要普遍设立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