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上传者:似水流年 |  格式:doc  |  页数:5 |  大小:34KB

文档介绍
的中学生的通病。因此,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是现实的需要和时代的重任,已成为道德教育的当务之急。   《弟子规》的“泛爱众”中所倡导的就是爱心教育思想。“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体现的所有的人都应该相亲相爱。“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体现的是要关爱、体谅他人,要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尊重别人的感受,隐恶扬善。“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体现的是多奉献少索取,等等。  《弟子规》所阐释的爱是博大深沉的,它不是以残酷的生存竞争为目的,而是倡导伦理学的生存方式,即从关爱别人中寻找心灵的快乐。一个人只有在被别人需要时,才能感受到自己生命的价值,并获得最大的心灵满足。由此成为一个沐浴在幸福感中的人。    学习《弟子规》,我校要求学生早晚坚持认真诵读,由诵读到理解,由理解到践行,使同学们在学习以《弟子规》为载体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不仅获得朗读能力,说话能力,理解能力,修辞能力的提高,和道德水准的进一步提升,还可以改善学校的人文环境和卫生环境,形成学校新的德育特色,探索出一条新的德育教育的途径。相信在我校德育工作中不断加强以《弟子规》为载体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会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率,在学生德育教育中真正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 在进行专门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教学的同时,学校要努力营造弘扬传统文化的校园氛围,各科老师也可将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相结合。传统文化若能与当前学科教学相结合,则能让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其现实性,激发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主动性。老师在教学中,可向学生充分展示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如唐诗宋词·名言警句·历史故事等;小学各学科中都蕴藏着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而语文。品德与社会学科中处处体现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精髓。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