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浅谈小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

上传者:业精于勤 |  格式:doc  |  页数:6 |  大小:105KB

文档介绍
念, 随着年级的升高, 再让他们逐步掌握预习的科学方法。首先要让学生对预习有正确的理解, 抛弃那些像“预 5 习没有必要,只要上课认真听讲就行,预习是浪费时间。“预习只是为了应付老师上课的提问、检查。”等错误观点。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预习的好处, 尝到预习的甜头, 而不是靠强迫、检查等手段逼学生预习。只有学生对预习有了正确的态度, 才会真正认真地对待预习, 也才能从预习中获得收益,从而反过来强化预习,激发预习的兴趣。(2 )正确处理预习与听课的关系。有些学生在进行预习后,由于事先了解了老师所要讲的内容, 听课时一听老师讲的自己已经知道了, 就不认真听讲了, 这样, 预习反而影响了听课的效果。这就是由预习带来的心理障碍造成的。针对这种现象, 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 课堂学习决不仅仅是学习知识, 还要培养多方面的能力。听课时自己的思路与老师的思路保持一致, 注意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在“无疑处生疑”,要善于发现问题,多方面的方法。要让学生对自己提出更高、更严格的要求。抓住老师讲课的重点和预习中的难点,以便集中经理听课。使预习与听课有机地结合起来, 互为补充, 相互促进, 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3 )要让预习成为一种习惯。小学生由于不会预习,也没尝到预习的好处, 故而对预习持被动态度, 一旦学生在预习中自己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时,一定会十分欣喜。学习变得有所追求,对预习发生了兴趣。这时, 老师加强预习方法的指导, 提高学生预习的效率, 清除对预习的畏难情绪,久而久之,习惯即可养成。总之, 只要老师能有计划, 有步骤, 坚持不懈的指导和督促, 注意方法的指导, 久而久之, 学生良好预习习惯便能养成, 自学能力也随之发展。 6 实践证明, 通过有效的引导学生预习, 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普遍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更重要是能使学生被动的学变为主动的学。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