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强化问题导向,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上传者:菩提 |  格式:doc  |  页数:4 |  大小:103KB

文档介绍
学的备课工作比讲授式教学更艰巨, 它需要教师通览教材、熟悉时政热点, 综合各方因素进行考虑才能找准切入点和问题的触发点。第二,以问题为导向的思政课教学在课堂实施中应围绕“三主”――以问题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具体来说, 就是课堂教学必须紧密围绕教师精心创设的问题, 不能脱离这一中心任务; 同时, 教师是“导演”,主导着整个课堂,从问题的选定、问题的布置、讨论小组的划分、讨论进度的控制、问题的总结等无不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地位更应该凸显。在问题导向的思政课教学中, 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重新进行角色定位,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们敢说、敢问、敢于争辩, 敢于质疑。而从根本上来说, 所有问题终将回到学生的主体问题上。毕竟, 无论是问题的提出还是课堂组织与实施最终就是要激发学生的灵感与参与的热情、促使他们进一步思考问题,更加深入地探讨问题,使其原有的认识得以深化。第三,以问题为导向的思政课教学,并不意味着对课堂管理的放松, 教师应时刻注意学生们的讨论是否紧密围绕核心问题, 是否出现与教学内容的脱节。笔者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发现, 在思想的激烈交锋和课堂的唇枪舌剑中, 很多学生往往容易偏离预定的轨道, 这时候, 教师一定要及时对现场进行调控,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而当学生由于自身学习水平、生活经验等限制出现失误时, 教师更要及时引导、点拨和纠正, 使学生的认识更深入,使课堂的讨论活动更有序和有效。 4 第四, 在以问题为导向的思政课教学中, 教师应充分重视课堂总结环节。课堂总结是教师和学生对内容高度梳理和概括的重要环节, 它能把学生讨论中零散的结论系统化, 尤其是针对学生争论不休的问题、各组均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理解上的难点、教学内容的关键点等, 教师更要进行点评、引导、解惑, 从而引领学生在对知识的归纳中达成共识并实现知识的内化升华。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