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蒹葭论文

上传者:蓝天 |  格式:doc  |  页数:4 |  大小:32KB

文档介绍
美。《蒹葭》一诗虽然其“境与形象”都具有朦胧之美, 但她并不算是一首朦胧诗, 因为她情感并不是朦胧的,她的情感表达是那么的直接和袒露,你读来几乎没有含蓄之感。( 二)、“层峦叠翠,海阔天空”——形式之美 A 、匀称与参差。《蒹葭》各章的字数相等均为 33 字(不包括标点符号),大小相当, 语句排列整齐划一。以四言对仗为基石, 但是最后一句又夹杂着五言, 使整体有一种参差和层次感。有如建筑中别具一格的“亭子”, 下面整齐的立柱, 而为增其风雅, 就加一个突出一点的“人字顶”。能给人一种无比广阔的心灵或思维的空间——平静、奋斗与致远。 B 、连章叠句。《蒹葭》共三章的内容里,大部分相同,只是稍微改换了一些字或词, 多连章叠句。就似“微风中的湖面”一样,高低起伏不大,但又蕴含着无穷的变化与想象。还有“叠字”如“苍苍、萋萋、采采”等, 也具有一定的艺术效果。诗的这种反复咏唱(连章叠句、叠字),类似音乐中的“咏叹调”,很好的加深了其情感表现力。我们在感受“《蒹葭》之美”时,自己的心灵精神与情感也得到了“美”。西方哲学家曾把人比看作“人是一株会思考的芦苇”,这比较形象的说明的西方人的情感或思维特质, 即理性的精神; 而在中国传统文化里, 我认为更确切的说“人是一株有情感的芦苇”, 因为在中国更明显的是一种“感性与人情”的东西。而现在只有把两者很好的结合才算是一个“完人。参考文献: 【1】赵元吏《古今诗韵说略》江苏教育出版社 1989 年【2】翟相《诗经新解》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3 年【3】周锡山《人间词话集汇编汇校汇评》北岳文艺出版社 2004 年【4】诸葛志《中国原创性美学》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 年【5】朱光潜《朱光潜美学文集》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2 年【6】朱光潜《文艺心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年【7】南山《上古诗韵双葩:诗经与楚辞》选注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4 年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