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责任心和政治使命感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精心爱教,爱岗敬业,用忠于职守、舍生忘死作为自己的人格力量,用无私无畏的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们,以自己的行动实践党的教育事业的重要思想。其实,他们的影响绝不限于自己所教的学生,也不限于自己所处的学校,而是涵盖着全社会。教师的道德取向,往往成为社会的向导。事实正是如此,我们无论是从名人的回忆录中,还是在凡人的闲谈中,凡涉及其老师的,大多印象最深的便是老师的人品。读鲁迅的《藤野先生》,魏巍的《我的老师》,我们深深地感觉到:老师那正直的人品,那对职业的忠诚,对弱者的同情与对学生的爱心,正是学生终生难舍的珍宝。记得有一位同行在他的一篇文章中对新时期的师德观作了这样的阐述:“要求教师把热爱学生视为师德的核心;把尊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都会成才视为师德的精髓;把无私、博大、真诚育人视为师德的标志,把严爱结合,严而有格, 严而有度,严而有方视为师德的尺度;把铸造教师高尚人格视为师德的灵魂;把保持昂扬的精神面貌和年轻的心态,良好的心里素质,高度的敬业精神,开朗的个性,豁达的胸怀等视为教师的职业形象。”有人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不错的。我们在工作中有过这样的思考吗? “假如我就是孩子”“假如这就是的孩子”, 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在工作中少一份埋怨,多一份宽容;少一份苛求,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指责,多一份尊重!学生只有看到优秀的品质在老师身上活生生的体现出来,才会信服、仿效,才会激发他们发自内心的对真善美的追求。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手中所掌握的是世界上的无价之宝──人。”学生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的人。学生常常把教师看作是知识、智慧、理想人格的化身。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更多的是一种奉献,它不仅需要满腔热忱、兢兢业业地辛勤耕耘,有时还需要作出一定的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