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及回报制度

上传者:徐小白 |  格式:doc  |  页数:2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24 小时内发生的为即发反应;在输血后几天甚至几月发生者为迟发反应。一般包括: 1. 发热反应 2. 过敏反应 3. 溶血反应 4. 输血后移植物抗宿主病 5. 大量输血后的并发症(循环负荷过重、出血倾向) 6. 细菌污染引起的输血反应 7. 输血传播的疾病一、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 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 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 、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2 、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二、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 应立即停止输血, 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 及时报告上级医师, 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 1 、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 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 ABO 血型、 Rh(D) 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 ABO 血型、 Rh(D )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 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 分离血浆, 观察血浆颜色, 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 4 、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 5 、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 6 、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7 、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 5-7 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三、临床输血出现不良反应和发生输血相关疾病时, 相关科室医师应详细记录输血反应反馈卡后送输血科,并及时调查处理。输血科(每月统计上报医务科,并向负责供血的血站反馈。四、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应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定期分析, 制定对策, 不断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水平。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