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货单、入库单、完工报告等),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模式[5]。(2)供应商选择与评价研究 1998 年,湛述勇、陈荣秋在对神龙汽车公司和 20多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对供应商的评价不能仅仅依据价格,还应考虑供应商在质量、交货期、批量柔性、交货期与价格的权衡、多样性等方面的水平。 2000 年,朱道立等人对集成化管理软件 ERP 的供应商选择进行较深入的讨论,指出ERP 供应商选择由技术特征、费用、用户服务和供应商特征等四项指标组成。 2001 年,马士华、林勇、陈志样在《供应链管理》一书中针对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合作伙伴的选择提出了一个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影响合作伙伴选择的主要因素归结为四类:企业业绩、业务结构与生产能力、质量系统和企业环境。 2002 年,霍佳震提出应根据供应商的产品类型选择不同的评价指标[6]。目前供应链模式在我国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学术界的力量也集中在此。理论研究主要追随国外的发展,如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理工大学、浙江大学等都把供应链管理纳入了国家“863/CIMS ”的研究主题,并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近几年国内期刊上也发表有大量的关于供应商关系管理的相关文献,但纵观这些研究基本上集中在供应链的运作层次上,主要解决供应链的运作效率问题,从战略和战术层的角度去研究供应商关系问题的相对较少,虽然一些学者用交易成本理论、资源与能力理论、价值链理论等解释了供应链中和供应商关系问题,但他们的研究主要是为了对自己所持理论的完善和拓展,并没有将供应商关系作为其研究的重点。由于长期存在的研究侧重点和学术观点的不一致,不同领域的学者从自己的理论观点出发对供应链中供应商关系发展的解释只能是片面的,难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1.4 本文研究内容本文的正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概述供应商关系管理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国